【第1099期】中国传媒大学科研项目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2020年7月26日,第三方专业科技成果评价机构——北京中联浩科技成果评价中心依据科技部《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有关规定,按照科技成果评价的标准及程序,本着科学、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在北京组织专家对中国传媒大学完成的“宽带短波多媒体通信系统”项目进行科技成果评价。
出席专家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樊邦奎 中国工程院院士 王沙飞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文宇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杨华中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 陈永刚 国家发改委国家信息中心高工 啜 钢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王 华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
专家组一致认为,短波通信是外交斗争、国家安全、新闻报道、民航交通等领域的保底通信手段,也是各国竞相发展的重要技术领域。本项目开展了短波高速率、高可靠、多业务等关键技术研究,取得了以下创新成果:
1.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导频图案优化算法,及喷泉码预编码、分层编码调制及迭代解调解码等技术新的实现方法,在确保可靠性及带宽受限条件下大幅度提升了短波通信的频谱利用率,首次实现了远距离短波天波视频传输,解决了短波信道严重的时变和衰落以及传输带宽窄与高传输码率要求的重大难题;
2.提出了低频谱开销的信号同步,基于高度结构化的信道估计,适用于低码率的灵活构造LDPC码及译码方法,实现了极低信噪比(-16dB)环境下的短波信道可靠传输;
3.提出了COFDM和SC-FDE物理层帧结构的实现方法,攻克了低功耗、抗干扰工程难题,解决了短波宽带领域固定台站和移动便携台功率体积重量受限的问题,构建了PC/ARM/DSP/FPGA多平台架构,实现了更新迭代和技术升级定制化服务。
综上所述,该项目技术复杂、研究难度很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在受限带宽下的频谱效率、极低信噪比条件下的通信鲁棒性、发射机功率效率等方面有重大创新,总体技术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项目成果已在新闻传播、最低保障通信、超远程保密通信等多个领域得到应用,推动了这些领域短波通信的技术进步,取得了重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往期文章:
《关注| 石景山首个高校科技园成立高校师生可“零成本”创业》
《科技部 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高等学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
《科技部等9部门印发《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实施方案》》
《喜讯|中联浩与腾讯云计算等被认定为北京市知识产权运营试点单位》
服务热线:010-60845660
010-60845661
010-60845662
(周一至周五:8:00-20:00)
公司 产品 关注我们
友情链接: